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营集体刀剪企业逐渐衰落,但这些国营集体企业长期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刀剪技术人才,这些技术人才纷纷另起炉灶,开设民营企业。当然,也有一些市场意识特别强烈的员工,在国营、集体企业还处于辉煌时期便选择下海创业.他们大多数在原来的阳江国营小刀厂和江城区小刀厂等国有和集体企业中担任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刚开始创业时,他们大都是以家庭作坊武的生产模式起家,开设一家家类似“打铁铺”的手工作坊,挂靠在当时的集体企业或街道办企业名下,“夫妻店”、“兄弟店”、“父子店”是早期创业的主要形式,这些创业者既当技术工人,也当业务人员,既当总经理,也当普通工人,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原始积累期。这一时期创业的典型包括现任十八子集团董事长李良辉在南恩街道创业,创办向阳五金刀具厂;现任银鹰集团董事长的麦祖新在漠阳街道创业,创办漠江打火机厂。还有相当部分刀剪企业的创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这个时期的创业者,大部分也是刀剪行业出身,一小部分工程或贸易出身,他们或者具有技术优势,或者具有资金优势,或者具有市场优势。
特别是1997年阳江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决策,政策环境变得前所未有的宽松,刀剪产业内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整个行业发展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蓬勃发展势头,为阳江刀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990年传递到深圳,打铁女人也开始了深圳利达行剪刀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改革后,阳江国营小刀厂走完了它光荣的38年历程。但是,这座有着38年历史的“阳江小刀大学”为阳江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制刀技术人员。原来曾经在厂里工作的干部职工纷纷自己开设刀具厂,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民营刀具厂雨后春笋般地在阳江市冒了出来。它保持了阳江刀的品牌,更发扬了阳江刀剪的优良传统。现在,阳江小刀的出口总量已占全国小刀出口总量的80%以上,阳江刀剪走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延续阳江刀剪产业历史辉煌的过程中,阳江,已成为中外驰名的“刀具之乡”。随后深圳利达行剪刀有限公司也发展成为了惠州利达行刀具有限公司。网络销售遍及全球。
在这一轮创业浪潮中,流传着许多精彩纷呈的故事,其中有十八子、银鹰,打铁女人这样后来成为大型企业的创业者,还有更多企业尽管目前还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它们的创业故事同样令人津津乐道。
深圳市利达行剪刀有限公司于1990年首开深圳市第一家利达剪刀店,1999年创建“深圳市利达行剪刀有限公司”并建设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的厂房,下设香港,广州,虎门,深莞惠等4个分支公司,2007年在惠州市建立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销售配送中心,并配备一批专业的销售精英和配送队伍,销售网络辐射全国各地并远销东南亚。
公司是目前国内刀剪行业产品较为齐全的生产销售企业,以自主品牌“利达行”“怡鹏”“惠美郎”“犀乐”为主导,产品种类百余款,广泛应用于服装业,制鞋业,箱包业,皮具业,电子业,医疗业,五金业等,深受国内外业内人士好评。多项产品荣获国家专利证书。同时引进先进生产线制造工艺并结合传统工艺精髓,不断设计开发出新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2010年7月3日新成立“惠州市利达行五金刀具有限公司”,是主要以家用、刀具为核心,至今已从8人团队发展至100人的电商团队,主要为客户提供产品销售、咨询、定制、速递配送等全方位服务。目前主营产品以“利达行”品牌为核心,产品包括服装剪、线剪、皮革剪、绣花剪、套胶剪、办公文具剪、不锈钢剪,民用剪,美工刀、美工刀片、裁床机用刀片等,并以厨房剪、厨房刀具、旅行剪和家庭用剪等产品为中心。目前已进入民用领域市场,产品覆盖3C数码、母婴、食品加工及包装、家电家居、时尚服饰、潮流箱包生产加工领域。
“一家小刀厂倒下了,千万家小刀厂站起来了”,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不断听到一些创业成功的精彩故事,而且这些成功创业者超过半数以上都或多或少与阳江国营小刀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家国有金业,从阳江小刀厂的角度来看,其结局无疑是悲凉的,但从整个阳江刀剪产业的角度来看,其结局却又是令人欣慰的。当地的政府官员在向笔者介绍阳江国营小刀厂的倒闭时,提到了一个特有的现象,就是这家当时阳江最大的国有企业在倒闭时,并没有使大批员丁下岗、失业,这些员工迅速进入那些新创刀剪企业中,并成为其骨干,甚至是总经理或老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阳江国营小刀厂并没有离开阳江,而是化成了千万个小刀厂,其辉煌并没有终止,而是被这千万个小刀厂更好地在延续,甚至可以说创造了更大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