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近因为地产项目的政策转变,需要有文化产业背书,文化产业成了口头禅,许多开发商急就章的找名目套入文化产业园区。我也经常被谘询有关文化产业方面的内容。
其实,礼失求诸野,文化产业的根基就在民间。在民间那些侥幸保留下来的手工业、老作坊、老聚落、传统农作方式等,在那些没来得及被推平的民间手工业里。这才是文化产业的大宝藏。

中国目前著急摆脱山寨及代工产业的包袱,期望升级成为具有创新实力的大国,这正是政府推动文化产业的主要原因。但是创新不是空口说的,创新需要文化的积垫。这些文化资源在哪里呢?
许多人尚未体认到祖先留给我们的资源,其实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你我的身边。但也都在急速凋零中。
国人迷恋的国外那些大名牌,如香奈儿、路易威登、迪奥等,这些名牌并不是靠搞广告的人吹捧出来的,名牌的根源就是那些被现代人所抛弃的传统作坊。例如,成立于1880年的羽饰坊Lemarié,他们将从南非进口的鸵鸟毛、天鹅毛、孔雀毛经过染色、剪裁等手法点缀在高级定制礼服之上,与蕾丝共舞,在模特行进间,摇曳出独特的浪漫姿态。
 

又如始创于1858年的刺绣坊Francois Lesage。可以说是刺绣技法与刺绣存品最为齐全的鲜活刺绣博物馆。成立至今已制造了4万个刺绣版本,拥有超过60吨供应品存货。一件刺绣从描样、钉珠、刺绣等等可以说凝聚了历史与技术的精华所在。尽管它已加盟香奈儿旗下,但仍继续是时装界巨子的首选刺绣供货商。


此外,香奈儿还拥有手套制造商Causse、苏格兰针织工作坊 Barrie、珠宝坊Desrues、刺绣坊Lesage、鞋履坊Massaro、制帽坊Michel、DESRUES纽扣坊、金银饰坊Goossens 、皮具工作坊Lemarié、花饰坊Guillet等多个供应商品牌,他们也在这名牌的企业中,继续将法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

手套制造商Causse

苏格兰针织工作坊 Barrie

珠宝坊Desrues

鞋履坊Massaro
 
金银饰坊Goossens

GUILLET花饰坊

MICHEL制帽坊

DESRUES纽扣坊
香奈儿最近更是大动作的收购工坊,如子公司 Lesage宣布收购只有9人的刺绣工作坊Lanel,这座工坊成立于1949年,拥有丰富的绣品档案,其中1万多绣片来自自家工匠,另有1000多锈片是上世纪50年代从以金银线花边工艺闻名的 Ramos处收购的。
另外又从Bodin家族手中全资收购成立于1860年法国羊皮革厂 Bodin-Joyeux。据悉,该皮革厂现有员工大约100人,年产量达到60万张,是香奈儿、爱马仕和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的重要供应商。

而奢侈品牌如爱马仕他们的秘诀也是来自手工,每只爱马仕包,都由同一个工匠,戴着皮围裙,拿着锥子和浸蜡的麻线,一针一针,用3天时间完成。爱马仕制作包包的法宝,是一种祖传的针法,叫做双骑马钉。这种针法只能手工,不能用缝纫机代替。爱马仕的工匠也因此个个练就了一身绝技。

这些奢侈品牌明白没有手工,他们的品牌精神就消失不见。因此他们不但保护工匠,更保护传承工匠技艺的小作坊,因为作坊一旦消失,就像物种灭绝,再也找不回来。
其实中国拥有的工匠技术包括瓷器、雕刻、镶嵌、刺绣、造纸、织染等,曾居世界之冠。以瓷器为例,在十六至十八世纪,中国瓷器被欧洲皇室贵族和上流社会视若拱璧,拥有中国瓷器被认为是最高时尚和地位、权势、财富的象征。后来英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学习中国的制瓷技术。起初是制作青花瓷,烧窑,采用软制瓷。有些甚至是从中国拿了瓷胚,进而在英国进行加工。最后,英国等国家仿制中国瓷器的技术越来越好。当年从中国学习过去的许多工坊经过了数百年,不但仍然保持顶级的品牌价值,他们的后代仍持续的创新。就像1759年创业的Wedgwood、1751年创业的Royal Worcester等。

Wedgwood

Wedgwood的艺术品


Royal Worcester的艺术品

CHINESE EXPORT ART 佳士得 纽约
经常进出欧美拍卖行的藏友应该会注意到许多老字号的现代工匠及设计师的作品如: Keith Murray、Monart glass、Teco Art Pottery、Bow Pottery、Orrefors Ariel glass、Venini & C., Barovier & Toso, Seguso Vetri d’Arte, Vistosi, and Alfredo Barbini 。当然还有Tiffany,这些作品不同于工业产品,他们有著工匠的手泽、体温,经过百年,仍然经典,仍然值得传世收藏。他们就是创新的根源,也是品牌的精神所在。


30年代 Keith Murray为Wedgwood设计的陶瓷作品


Monart glass





Teco Art Pottery
这些当年属于设计作品,现在也是许多收藏家追逐的目标

A Bow leaf dish painted in an Oriental style in under-glaze blue. c.1750. 10cm wide. Value: £500-700.

Bow jug, transfer-printed in brick red with European imagery – scenes from Hubert Gravelot's "Youthful Diversions". c.1755. 12.5cm high. Value: £7,000-£8,000

Pair of Bow plates, polychrome painted with Oriental style floral and rockwork decoration. c.1758-60. 33.25cm diam. Value: £800-£1,000

Orrefors Ariel glass vase by Edvin Öhrström, 10.25cm diam, c.1950s, £800-1,000

Orrefors Ariel glass vase of ovular shape by Edvin Öhrström, 21cm high, c.1960s, £800-1,000

Orrefors Ariel glass vase by Edvin Öhrström, 18cm, £3,000-3,500

Orrefors Ariel glass vase of square ovular shape by Edvin Öhrström, 11cm high, 1944, £2,000-2,200

this gorgeous Tiffany Wisteria Lamp was sold for US$602,500
西方及近邻的日本,吸收了中国的传统工匠技艺,透过老作坊及设计师的不停创新,发展至今成为中国人疯狂购买的名牌。中国的老字号却逐渐凋零,所幸仍然有一些有心人士,如转转会的藏友孟繁韶先生,致力于传统工艺的复兴,把燕京八绝,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等以及笔墨等传统工艺,重新以现代化的经营方式,不仅保留更予以创新。

右为书法大师闫锐敏,左为孟繁韶先生






手边有本好友英珂翻译日本盐野米松的书:留住手艺(理想国丛书),这本书是盐野米松先生花费了三十年时间,走访全日本,对各地的手艺人进行采写。

盐野先生有段话特别深刻:〝为了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需要均等统一的材料。为了提高生产速度,即便是不同习性的材料都被放在同样的机器上进行加工,这已经成了工业化生产所必须的模式。但是,由于这些材料生长的土壤和自然各自不同,他们的习性野都千奇百态,而让这些素材的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正是手艺人们的工作,也是让物品看上去有性格、与众不同的缘由所在。(这是我所说的创新所在)




这些手艺的活计是带著制作它的人的体温的。而工厂追求的则是统一的、不需要有性格的。有性格的是要被处理掉,也就是要被扔掉的。〞
〝那些终日以天然的素材为对象,靠长年训练出来的技艺过活的手艺人的生活方式、、、手艺的世界从来就是没有边际的,手上的活计就是磨练手艺人气质的学校〞(盐野米松)。
品牌的精神就是来自工匠的这种精神,只有将这种精神传承,才能真正的保留及创新技艺,这也是西方及日本许多百年作坊能保留技艺,并继续创新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