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虞城县李老家乡朱庙村的贾艳梅自幼喜爱剪纸艺术,15岁之前,随祖母贾郭氏及邻居李奶奶学习剪纸,内容有鞋样、喜人、窗花等。作品浑厚朴拙具有典型的豫东风格。

在农村,裁剪和编织都是挣钱的门道,而剪纸干的都是义务活,有的管顿饭,有的送小礼品,一般没有钱。

为了生计,初中辍学后,喜爱手工的贾艳梅回老家学过裁剪,但慢慢发现那并不是自己追求的目标,想学习编织,又拜师无门。

后来,贾艳梅发现自己还是放不下剪纸,就重拾那个童年的艺术之梦。自此,她有空便拿起剪刀和纸张练习,研究传统剪纸的设计和制作。

为了提高自己的剪纸技术,也为了补贴家用,贾艳梅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接剪纸类的加工活干,两天剪一幅,加工费10元钱。

贾艳梅用的刀头是四五元钱一个的手术刀刀片,刀柄是贾艳梅自己削好的木棍,刀片插在有半截铅笔那么长的木棍里用绳子一捆,这就是贾艳梅的小刻刀。

贾艳梅没有别的爱好,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剪纸上,每天早起6点就开始刻,中午吃饭后也不休息,一直坚持到晚上11点。

《青花瓷》、《家有读书郎》等早期剪纸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成为虞城县民间剪纸的杰出代表。后来,贾艳梅创建《虞城龙之梅纸艺工作室》,注册《虞城县木兰剪纸艺术有限公司》,开始将剪纸作品由单层扩展到多层,完成从设计到制作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