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接狗年的来临,齐立娟母女特意剪了狗狗送福图
“她的眼睛里像是有明亮的光,让人恍然觉得她的眼睛会说话。”这是记者初见陈晓颖时,对她的第一印象。
让人想不到的是,眼前这位年轻又美丽的姑娘,不仅是位医学专业的硕士,同样也是一名民间剪纸艺人。在如今传统技艺快速消失的社会,陈晓颖却对剪纸情有独钟。这份钟爱,既来源于家族血缘的传承,更是一对母女对传统艺术的执着追求。
母女相伴,共同呈现剪纸艺术
陈晓颖的母亲齐立娟,是隆德齐家剪纸的传人。整个永宁,只有两个人剪纸,而她母亲是唯一一个受到家传剪纸技艺熏陶的剪纸艺人。每当谈及剪纸,这位农村女人的脸上表现出对剪纸艺术的痴迷与热爱,展露无遗。而陈晓颖出色的剪纸技艺,也是从小受母亲的耳濡目染。
齐立娟剪纸技术,是由其父亲齐效贤所授。剪纸是齐家的独门绝活儿,其特色是从头到尾只依靠一把剪刀剪出,不用刻刀。齐效贤与齐国汉、齐忠的书法,在当时被称为隆德乡间“三齐”。逢年过节的时候,他写对联、剪纸,家里姐妹们都跟着他一起剪纸。齐效贤剪纸最绝的是不画样子,拿起剪刀就能直接剪出漂亮的剪纸。

母女二人在剪纸
三十四年前,齐立娟从老家隆德县凤岭乡嫁到永宁陈家,并把剪纸技艺带到了永宁。过去永宁这一地区的人都不剪纸,于是齐立娟就利用农闲时间剪纸。起初,没有人认可剪纸这项技艺,甚至连家里人也不支持她,认为剪纸没什么用处。但对剪纸近乎痴迷的齐丽娟并没有因此放弃剪纸,而是一直在坚持。正是这份坚持,让她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尊重,更让她欣喜的是,在她的熏陶下,女儿陈晓颖从小就表现出对剪纸的热爱和天赋。
百蝶图、五十六个民族、人物脸谱、十二生肖、十二金钗等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在齐丽娟和陈晓颖母女手里诞生了。平时,母女俩经常探讨剪纸艺术,共同完成某类剪纸艺术形式。而这些独具个人风格的剪纸艺术,在现代机器剪纸混杂手工剪纸的混乱时局下,令人不得不赞叹。

陈晓颖在剪蝴蝶
消失的传统手艺,而她依然坚守
民间最传统、最古老的剪纸,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把剪刀剪出来的,齐家剪纸就是如此。作为一名八零后,陈晓颖在学习和工作之余,一直跟随母亲学习和传承家族剪纸手艺,在传统手工剪纸即将消失的大环境下,依然坚守家族传统手工剪纸的原则和初衷——“不忘初心”,遵循齐家剪纸最古老的方法和传统,所有的剪纸只用一把剪刀剪出。陈晓颖说:“作为一个传统剪纸人,即便是在用刻刀的同时,也决不能抛弃传统的剪刀。”
这些年,她悉心钻研家族的传统手工剪纸,剪了一系列古老传统花样的喜字剪纸、十二生肖剪纸、福娃剪纸等,至今已创作剪纸将近200幅。令人惊讶的是,在古代熏样退出历史舞台的今天,她竟然复原了剪纸样子的古法熏烧工艺,并成功熏烧出剪纸的熏样。(注:古代流传下来的熏样都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手艺越来越娴熟的陈晓颖,从传统剪纸开始,逐渐把一些现代元素融合到古老的剪纸艺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应用最古老和经典的黑、红、黄三色制作了一系列的彩色剪纸的同时,又大胆应用鲜明活泼的色彩,用跳跃度和反差大的色彩做出了一系列夸张的彩色剪纸。目前,她的福娃系列剪纸正在设计和创作中。

齐立娟母女在整理她们的剪纸作品
传承传统文化,传播剪纸艺术
为什么喜欢剪纸?因为剪纸是有正能量的艺术作品,是积极向上的、喜庆、吉祥的,是祝愿生活越来越美好的艺术形式。逢年过节遇到喜庆之事,人们用剪纸送福送喜,剪纸作品里也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精华,看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无不鲜活有趣,活灵活现地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这种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使得陈晓颖在剪纸的过程中变得专注、细腻,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陈晓颖说,剪纸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到了她这一代,家族里的年轻人都不学剪纸,只有她一个人在剪。因此,她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要把老祖宗的技艺传承下去,并展示给人们看。而且剪纸能让人心静下来,让她不害怕孤独。看到自己创作出的作品,她觉得,没有比这更好的安慰了。

齐立娟母女剪的彩色蝴蝶
谈及未来的打算,陈晓颖说,她想用剪纸这种方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创作出一套既属于隆德齐家剪纸艺术一脉又有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把隆德齐家剪纸艺术传承下去。看到她明亮而坚定的眼神,仿佛可见日后生生不息的剪纸艺术。
陈晓颖告诉记者,为了把齐家剪纸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她想办场作品展览。但这些年,为了传承剪纸艺术,母女自费买剪纸用品,每年都要花费好几万元,也让她们压力很大。因此,陈晓颖很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将“剪纸”这门传统文化更有力地传播出去,“剪”出一片新天地。
来源:宁夏新闻网 |